向膝蓋退化的切骨之痛說掰掰 新型人工膝關節讓你行走自如

by | 2 月 22, 2021

向膝蓋退化的切骨之痛說掰掰 新型人工膝關節讓你行走自如

「我走不動了」家裡的老人是否也說過相似的話?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關節中心許弘昌副院長表示,他可能不是走不動,而是膝關節退化痛得走不了。

膝關節為最常見的關節退化部位之一。許多膝蓋關節退化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臨膝蓋疼痛的苦楚,無論是平日走路、蹲下撿東西、自椅子站起等簡單動作,患者都會經歷「切骨之痛」。所幸目前有新型的人工膝關節可作為置換選擇,除了材料優化,符合原始人體工學的特殊旋轉設計,讓骨頭跟骨頭更密合,行走自如好輕鬆。

這些人容易出現膝蓋關節退化


「微恙彌珍」注意早期症狀 及早接受治療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關節中心許弘昌副院長表示,針對關節退化症狀輕微的患者,醫師會給予消炎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輔以復健治療。不過當患者只能仰賴止痛藥抑制疼痛感時,即是較嚴重的情況,平日從椅子上站起來都可能困難重重。因此除了原有治療之外,許弘昌副院長也建議患者考慮進行手術進行「根本性治療」。

關節退化治療選擇


把握三大重點 提升人工膝關節術後滿意度

由於嚴重關節退化的患者無法藉由其他治療方式舒緩不適,為了不影響下半輩子的生活品質,建議可以手術方式治療,其中一種是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許多患者對於關節全置換可能會有諸多疑慮,不過許弘昌副院長解釋,其實只要把握三大重點就能降低手術風險及提升術後滿意度。

三大重點包含:與醫師詳述膝關節疼痛的位置、疼痛時的動作;尋求經驗豐富能夠執行新型術式的骨科醫師開刀;使用特殊旋轉設計的人工膝關節,仔細挑選優質的材料及符合人體的設計。

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三大重點


手術科技日新月異 追求患者術後能活動自如

在骨科醫師們與工程師們經年累月的努力下,現在的新式醫材愈來愈符合人體原本的結構,新增許多動態設計的巧思,例如利用特殊旋轉平台讓患者在更換人工膝關節之後也能靈活運用膝蓋,髕骨也變得更符合人體曲線角度、找到骨頭的最佳支點,大幅減少患者術後的不適感,也滿足人體運動的需求。這些眾多設計巧思所追求的目標,便是讓患者術後活動時就像使用自己原有的膝關節一樣輕鬆自然。

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三大重點


多方衡量手術利弊 挑選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目前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可以選擇傳統開刀、機器人手臂或導航等方式,台灣骨科醫界也持續努力推動更好的治療選擇,極力減少術後疼痛、走路感覺卡卡的情況,希望造福更多患者。許弘昌副院長叮嚀,患者在術後要保持傷口乾燥,平日要好好珍惜新關節,適度地運動維持膝蓋肌力,若膝蓋不適一定要就醫檢查,讓日子走得長長久久。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視力模糊別輕忽!多發性硬化症經常出現眼部症狀,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視力模糊別輕忽!多發性硬化症經常出現眼部症狀,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多歲的婦女,因為視力變差而就醫。檢查發現是視神經發炎,於是住院接受治療。」鄭惠禎醫師指出,「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除了視神經發炎之外,腦部也有病灶,最終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

剛聽到罹患多發性硬化症時,患者非常難以接受。經過一段時間後,患者漸漸能夠理解這是一個需要好好控制的疾病,也願意聽從醫師的建議接受治療,目前狀況維持穩定,在門診持續追蹤。

優化呼吸,矯正姿勢,啟動正確肌肉,試試看「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

優化呼吸,矯正姿勢,啟動正確肌肉,試試看「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

慢性肌肉疼痛、關節疼痛是許多人每天面臨的大問題。你是否也曾經有些慢性疼痛,怎麼做都不會改善,吃藥效果很有限,甚至終於決定開刀治療後,竟然還是痛! 關節不穩、肌肉緊繃而有慢性疼痛 這些疼痛,可能是在日復一日的反覆勞動、磨損、久坐、僅使用慣用側之後,讓神經和肌肉「接錯線」了,在想要做個動作時啟動了錯誤的肌肉,用錯了力,或是某些肌肉無法平衡地施力。於是,肌肉緊繃、關節不穩定、姿勢愈來愈跑位。...

七分鐘運動–微重量上背與手臂訓練

七分鐘運動–微重量上背與手臂訓練

活絡肩膀與上背,改善現代人常有的肩頸痠痛,平時生活更舒暢手臂繞小圈手臂繞大圈平臂夾肩胛手肘繞圓圈反祈禱式前出拳掌向後抬手掌向下抬手微蹲展翅三頭肌伸展壓臂伸展 趕快動起來!

玩水後全身起紅疹,小心水上休閒病–熱水浴毛囊炎(圖文懶人包)

玩水後全身起紅疹,小心水上休閒病–熱水浴毛囊炎(圖文懶人包)

「醫師,妹妹的身體和手腳跑出好多小小的,一顆一顆的紅點點,她說很癢,都一直抓。」 醫師看了妹妹的疹子後,問:「前幾天有去玩水嗎?」 「喔,星期天我們全家去水樂園玩,可是三個小孩只有她這樣。」 「看起來是熱水浴毛囊炎,雖然病名聽起來是泡了熱水澡才會變這樣,但有些患者在水樂園玩一玩之後,也是會罹患這個疾病喔。」 熱水浴毛囊炎 熱水浴毛囊炎(hot tub...

蛋白質來源怎麼選?動物性和植物性有差嗎?完整比較看這裡

蛋白質來源怎麼選?動物性和植物性有差嗎?完整比較看這裡

老化後大家很怕肌少症,怕會失去足夠的肌肉質量與肌肉力氣,導致身體機能變差。於是,為了維持足夠的肌肉質量,我們參加了愈來愈多健身房課程,也認真補充含有蛋白質食物。 這時候你可能會好奇,如果從不同管道攝取蛋白質,結果會有不同嗎?說到要補充體力,最直觀的就是吃肉不是嗎?畢竟,我們很難想像,吃豆腐和吃牛排對補充蛋白質的效果一樣好吧!那麼實際上,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真的就會贏過植物性的蛋白質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或許還是要回歸到一些基本的蛋白質的合成與分解來做討論。 必需胺基酸...